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外媒居然说“谈崩了”?
昨天晚上,岛叔的不少微信群里开始流传一幅截图,说“刚刚”!因美方不满意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特朗普签署命令,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可是大新闻!诸多求证后,发现是个假新闻。
不过,刚在当地时间7月19日结束的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倒是可以说道说道。
虽然中美间的这场会谈颇引人注目,但成果的确有限。
落幕当天,中美双方不像过去那样发表联合公告,也取消了正式会谈后的记者会,美国财政部仅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中方也只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吹风会。
不欢而散?岛叔觉得,未必如此悲观。
全面
既然叫“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重点就在于“首轮”与“全面”。
在奥巴马时代,中美之间有一个“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今年4月的“习特会”后,双方设立了四个全新的高级别双边对话机制,除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外,还包括了外交安全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和社会与人文对话。可以说,中美双方已经建立了一个“无话不谈”的对话平台。
这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同以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什么不同呢?
过去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分“战略轨”和“经济轨”同时举行,由双方负责外交、经贸、金融、财政等领域的官员出席。在新的模式下,各个对话机制是各自分别举行。比如,首轮中美首轮外交安全对话已于6月份在华盛顿举行。这次轮到了经济对话。
分场明确,当然谈话的效率也会更高,谈得也会更深入。
而之所以称为“全面”经济对话,是因为新机制涵盖的范围更广,要求更为具体。按本轮对话中方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话说,全面经济对话任务更重,不仅要探讨事关两国经济合作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也必须围绕业界关注的具体问题进行磋商。
问题一具体,矛盾自然更容易凸显。
矛盾
分析普遍认为,中美在解决经贸问题上的侧重点和心态的不同是此轮对话没有重大突破的原因之一。美方希望有具体的解决办法且急于求成,中方则求稳且着眼于长远。
从本轮对话的进程来看,美方的调门一开始就比较高。
比如,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希望中美以更加公平、平等和互利互惠的方式再平衡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让美国耿耿于怀的还是中美贸易中存在的3000多亿美元的巨额逆差,几乎占了美国全部贸易赤字的一半。“如果这(巨额赤字)是自由市场力量产生的自然结果,那我们可以理解,但它不是。”罗斯的意思很明确,中国在搞不正当竞争。
但中方则强调双方合作的重要性,呼吁美方应对双边对话保持耐心。
汪洋副总理说:“我们不是为了对方的利益选择合作,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合作,这是双方继续对话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像赢家一样思考,在处理分歧时无需把对方打垮,从合作中盈利是双方最好的出路。”
所以,会谈结束后,美国财政部当晚仅发了一个简短的声明,称“中国认识到削减贸易赤字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双方将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恩,只是一个共识而已,没有具体的落实方案。
应该说,未能宣布新的对话成果多少令人遗憾,但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在美国媒体指责中国缺乏谈判诚意的时候,也别忘了此前,双方已宣布中国将恢复进口美国大米和牛肉、向美方开放信用卡业务和信用评级业务,中国也将开始从美国进口天然气。中国对于首轮对话,其实向美方已经释放了不少善意。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美两国元首海湖庄园峰会以来的蜜月期已经结束,双边关系中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将显现出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解决起来并非易事。
正如罗斯所说的,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难题。
钢铁
比如钢铁问题。
美方指责,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扰乱了全球钢铁市场,对美国钢铁行业造成了冲击。美方此次希望中国能同意自主减少钢产量。而美方之所以选择钢铁行业施压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兑现特朗普去年在总统大选中的许诺,要为美国钢铁工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客观上讲,降低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符合中国利益,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交集。但中国的“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不大可能为去除钢铁产能大量关闭钢铁企业,导致产业工人大规模失业。中国的去除过剩产能需要时间和耐心。
美国可能太过希望通过施压,让中国接受美方的条件。因此,在本轮对话开始前,中美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负面因素,比如美国宣布新的1.4万亿美元对台军售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草案,允许美国军舰停靠台湾高雄港,还有美国财政部基于“爱国者法案”制裁涉嫌为朝鲜“洗钱”的中国银行等。
另一个敏感问题就是朝鲜。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中国能够在朝鲜问题上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但随着最近朝鲜成功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美方开始把责任归咎于中国,主张“中国责任论”。但中国外交部前段时间又不点名批评有些国家当“甩手掌柜”“过河拆桥”“背后捅刀”。可以预见的是,朝鲜问题也是美国进一步在经贸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砝码。
其他
虽然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据参加此次对话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双方会谈的气氛非常坦诚、非常友好、非常有建设性。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本人在结束发言时也强调,“双方通过建设性对话,增进了相互尊重,促进了相互理解,为双方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可能不是客套话。
在本轮对话开始前,双方的前期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月,汪洋与美国财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一直保持热线联系,两国的经贸团队进行了60多个回合的工作磋商,其磋商频率和强度与中国“入世”谈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仍然取决于中美关系的整体大局,就如汪洋在致辞中所言:中美对话虽然不能马上解决所有分歧,但对抗会立即造成双方利益受损。而未来,如何确保两国关系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将考验双方的智慧。
与有了矛盾肚里窝火比,中美间建立多平台的全面对话机制相当于有了一个可以长期对话的平台,为中美设置了一道泄压的安全阀门,它的意义远大于一次会议本身。
- 上一篇:连续三年减产,中国啤酒为什么卖不动了?
- 下一篇:笑懵逼了十五张图